365bet在线网址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计划
来源: 日期: 2017-03-31 【字号大 中 小】 【内容纠错】
一、2016年主要工作情况
过去的一年,我委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,进一步解放思想、力谋改革。一年来,我委着眼大事、迎难而上,着力推动了“强区放权”、房地产市场调控、违建整治、“拓展空间保障发展”十大专项行动、向海发展、新一轮总规编制等全市性重点工作,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,实现了“十三五”良好开局。
(一)以深化规划国土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推进强区放权。坚决贯彻中央、省、市“放管服”改革要求,勇当“强区放权”改革排头兵,在全市率先制定印发《全面深化规划国土体制机制改革方案》,坚持最大限度精简行政职权、最大限度推进重心下移、最大限度提高审批效率、最大限度释放制度红利,加快构建科学高效、规范透明、多元参与、合作共治的规划国土治理体系。大刀阔斧推进重点领域改革。围绕规划、土地、海洋等十大重点领域,率先完成城市更新、产业用地审批、规划土地监察执法等领域“强区放权”改革。下放城市更新职权,将城市更新项目涉及的计划审批、规划审查、用地审批等事权委托或调整至各区;下放用地审批职权,将除商品住宅(含安居型商品房)用地、市投市建的政府投资项目用地以外的所有用地审批权下放至各区;下放监察执法权,将规划土地监察执法权全部调整至各区,将房地产、地名、测绘、矿产资源监察执法权下放至各管理局,同步调整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,加强基层执法力量。蹄急步稳推进机构职能调整。按照“大规划、大土地、大市政、大综合”改革思路和“一区一局”原则,精简机关处室,按辖区设置管理局并实行“双重管理”,优化管理局科室设置,全面提高审批服务效率。大幅精简行政职权。按照“能减则减、能转则转、能并则并、能放则放”的原则,全面清理规范规划国土海洋行政职权,全年共取消行政职权13项、转移30项、暂停实施6项,清理规范行政职权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16项。
(二)以强化规划战略引领为重点谋划城市发展蓝图。认真落实中央、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,牵头筹备全市城市工作会议,起草《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》,着力解决制约城市发展的突出问题,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。提前谋划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。应对新时期城市发展需要,全面启动《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(2016—2030年)》的编制工作,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定位、优化城市空间格局、提高城市发展质量;编制近期建设与土地利用“十三五”规划,与国民经济“十三五”规划及交通、水务、环保等专项规划进行衔接,促进“多规融合”。推进规划管理制度改革。加快《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》修订;开展法定图则改革,修订深圳市密度分区,探索构建面向存量用地开发的新型规划管理制度;完成100余项法定图则编制和调整,编制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综合发展规划,开展全市工业区块控制线划定工作。加强城市设计及特色风貌区保护。开展总体城市设计,划定城市设计重点地区,编制城市设计导则、特色风貌区管理办法;着力推进“两中心一馆”及深圳湾超级总部等规划建设,加强建筑设计管理,提升公共空间品质,进一步深化趣城美丽都市计划,提升公共空间品质。推动2017深港城市\建筑双城双年展筹备工作。持续优化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制度。出台《进一步规范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的实施意见》,规范线内新增建设活动及动态调整机制;推动修订《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》,实施生态线精细化管理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,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,并通过国家审核。
(三)以推进陆海统筹为重点加快向海发展。积极贯彻海洋强国发展战略,以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和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为抓手,大力强化海洋机构建设,扎实推进海洋事业发展,在向海发展上迈进一大步。获批成为全国首个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。于去年12月30日揭牌成立,编制完成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实施方案。科学用海项目申报取得突破性进展。大空港海洋新兴产业基地、机场三跑道等项目获国家、省同意开展前期工作,拓展海洋蓝色空间步伐加快。推动海洋经济发展。编制《深圳市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实施方案》,积极筹建深圳市海洋产业发展基金、海洋工程技术研究院,结合海洋特色产业园,建设集研发、孵化和产业群于一体的海洋创新示范基地。构建多层级海洋规划体系。以《海洋功能区划》修编为统领,编制《海洋事业“十三五”规划》、《海域利用规划》等,明确海洋事业发展目标,衔接具体海洋空间利用项目。强化海洋生态文明建设。开展大鹏新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,编制完成《深圳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》;完成海洋生态红线初步划定;推进“蓝色海湾”整治行动,共查处非法倾倒废弃物案件8宗、非法采砂案件11宗。此外,完成光明滑坡事故弃土海上临时蓄泥区的划定工作。
(四)以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拓展城市发展空间。深入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,开展“拓展空间保障发展”十大专项行动,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,拓增量、挖存量,努力打破土地资源瓶颈。大力推进用地供应。全年累计完成用地供应约9.65平方公里(不含前海),合同地价约1049亿元,其中招拍挂出让土地39宗(不含前海),面积2.15平方公里,重点保障了华星光电、招商银行、柔宇科技、光启研究院总部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用地;推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,共计增加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约53平方公里,极大缓解我市建设用地不足的压力。全面开展十大专项行动。严格贯彻全市十大专项行动动员会部署要求,举全市之力,在拓展空间上取得显著成效。全年通过城市更新供应土地约2.39平方公里,完成土地整备面积11.6平方公里,完成建设用地清退6.16平方公里,以储备土地和基本农田为重点完成地籍调查136.3平方公里,颁发不动产权证书27.31万本、不动产登记证明31.67万份。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。完善土地供应体系,出台《深圳市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供应管理办法(试行)》,起草《关于完善土地供应管理的若干意见》,推动建立以标定地价为核心的地价体系;完善城市更新政策体系,加快更新条例立法,出台城市更新“十三五”规划,修订城市更新办法,施行2016版《暂行措施》,提升公共配套配建标准,增加保障性住房筹集渠道和配建比例,简化更新地价体系;健全土地整备政策,制定土地整备“十三五”规划,出台地价测算、规划审查等利益统筹配套文件,修订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,适当提高补偿标准,全年累计解决1740.7亩征地返还用地历史欠账问题;加强违法建筑处置政策支撑,修订“三规”实施办法,起草违法建筑管治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,加快违法建筑消化。此外,完成测绘地理信息“十三五”规划编制,推进地理国情监测及应用,稳步开展“数字深圳”、“天地图”和地理国情监测三大平台建设。
(五)以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为重点促进市场健康发展。严格落实国家“因城施策”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精神,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作为核心任务,采取多元举措着力稳定房价。实施力度空前的房地产市场调控。去年3月和10月,为抑制房价过快增长,在市领导的亲自部署下,我市先后出台了房地产市场调控的“深六条”和“深八条”,通过严格管控房价、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、加强市场秩序整顿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等组合手段促进楼市降温,同时加大居住用地出让力度,优化土地出让方式,采取“双限双竞”模式,于12月份集中出让2宗居住用地,目前,市场整体处于“量跌价稳”状态。去年10月至12月,全市新建商品住宅均价稳定在5.5万元/平方米左右,是全国16个热点城市中最稳定城市。加快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。科学编制“十三五”住房建设规划,明确“十三五”期间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40万套、供应35万套。2016年,我委共完成新供应25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选址报批工作,通过城市更新配建保障房75.14万平方米、配建创新型产业用房16.51万平方米。探索建立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。推进实施规模化租赁经营试点,探索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体系;完善房地产行业监管,房地产行业诚信系统上线运行,诚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;开展龙华上塘商品房现售试点工作。
(六)以整治违法建筑为重点提升城市管理治理水平。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,开展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,加强常态化和制度化建设,提升城市管理治理水平。加大违法建筑处置力度。继续保持查违高压态势,部署开展违法建筑全面管治、疏导、断根等专项行动,全年共拆除消化各类违建约1100万平方米,累计排查建档安全隐患25万余处约3.4亿平方米,整治安全隐患1.9万余处约1015万平方米,多年来首次实现新增违建“零增长”、存量违建“负增长”,彻底扭转了违建屡禁不止的态势。开展地质矿产和地面坍塌隐患专项整治。组织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,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40次,会同各区排查出中等危险性隐患点48处,完成治理43处;组织编制《深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(2016-2020年)》,对79个关闭(废弃)石场进行全面安全隐患排查整改;完成地面坍塌隐患治理项目10个,参与调查地面坍塌隐患事故213起,认定并开展应急处置项目20个。强化渔船渔港安全监管。组织“清港”执法行动以及渔港渔船安全隐患排查110次,检查港口63个次,完成渔船安全监管检查4173艘次,常态化开展封港查船行动,深圳湾禁渔区工作取得较好成效;扎实做好恶劣灾害天气预警防治工作,有效防御了强台风带来的重大影响,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(七)以加强公共设施建设为重点增进民生福祉。紧紧围绕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,着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,推动实施东进战略,不断完善城市功能,加快补齐民生短板。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。修订《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》,提高学校、社康中心、日间照料中心等民生设施的规划建设标准,开展医疗卫生设施布局五年专项规划、高等教育空间布局规划等研究;开展南山大学城用地规模拓展研究,推进33所学校、4家医院等一大批民生设施建设;全年共保障了216项民生项目落地,实现了510.8公顷用地供应。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。会同市发改委编制《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(2017-2022)》,上报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审批;组织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优化工作,完成国家铁路深圳地区布局规划修编;积极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,实现赣深客专开工建设,协调推进深中通道、外环高速一期、南坪快速三期、沿江高速二期等139条道路工程建设,配合打通41条断头路。市政基础设施更加完备。加快推进东部环保电厂等3个垃圾焚烧处理项目、6座餐厨垃圾处理厂、50座消防站的规划建设,初步完成11座余泥渣土受纳场选址,配合推进油气库及其他危险品仓储区选址论证,完成地下管线普查和建库,协调推进治水提质工作,成功申报全国海绵城市试点,配合市住建局加快全国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。
(八)以加强全面从严治党为重点保障各项业务工作开展。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,把抓好党建作为头等大事,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。严格执行从严治党要求。深入推进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,拓展学习交流平台,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,委领导带头讲党课,安排专家辅导讲座6次、集中学习研讨8次、主题学习23场;加强党组织建设,完成机关党委和机关纪委换届选举,完成直属机关党委下属11个党总支、76个党支部集中换届工作,从源头治理党员组织关系“空挂”、“失联”等问题。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。全面推动“两个责任”落实,层层签订廉政责任书,压实“一岗双责”;强化日常廉政教育,拓展廉政教育阵地;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,坚持“以案促建”,2016年全委新增立案比例较往年有所下降。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。开展行政职权事项清理,推动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,提升依法行政水平;依法依规办理行政复议及诉讼案件;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、政协委员提案,全部反馈“满意”,荣获提案办理先进单位。干部队伍建设力度空前。大范围开展干部交流轮岗,改“直接轮岗”为“选优-提拔-重用”;稳步开展干部选拔工作;按照“凡进必查”、“凡提必查”等要求,加大干部监督力度。大力推进精准扶贫。选派精干力量对口帮扶,完成入户调研、核实摸底、精准识别贫困户等前期工作,制定2016至2018年帮扶规划,全面启动15个帮扶项目。
二、2017年主要工作思路
2017年,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,这一年,是落实中央、省、市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之年,是我市的“城市质量提升年”,更是我委实现转型发展、谋求创新突破的关键之年。今年我委工作的总体要求是:深入贯彻中央、省、市系列决策部署,严格落实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紧紧围绕“深圳质量”,强化规划战略引领,深化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全面转变工作模式,加强统筹服务监管,进一步解放思想、聚焦主业,着力构建新型规划国土海洋管理体系,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。
(一)深化改革加快转型
规划国土体制机制改革是项系统工程,涉及市、区、委、管理局、服务对象等多元主体,包括法律法规调整、审批流程重构、业务沟通衔接等方方面面,改革跨度大、环节多、涉及面广、参与部门多,任何疏漏都可能影响改革进程、耽误整体工作,必须通盘考虑、系统推进,确保改革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
加强服务指导。着力做好过渡期服务工作,推进各项工作顺利交接,确保各区接得住、接得稳、接得好。编制业务指导手册和服务指南,规范下放事项操作规程,明确审批事项依据、材料、流程等。强化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,结合各区不同需求,采取集中培训和一对一培训等多元方式,提高各区的规划国土管理水平。加快相关信息系统向各区开放共享,建立全市统一的审批服务信息平台,实现市、区、管理局信息数据共享和衔接整合。
强化统筹监管。坚持放管结合,确保全市规划国土工作“一盘棋”管理。加强政策统筹,以问题为导向,加快完善政策、规则和标准,让政策更接地气,更具实施性;加强信息统筹,加大数据建设和信息系统开发,打破信息孤岛和壁垒,及时掌握各区动态,通盘筹划全局管理;加强监督检查,针对性制定监督管理办法,完善考核机制,健全常态化的监管机制;加强协调联动,建立委员会与各区的沟通协作机制,保障信息互通,避免推诿扯皮和多头决策,确保权力责任同步下放,统筹监管协调同步实施。
完善配套改革。健全业务决策机制,明确职权调整后的事权划分和责任主体,重构决策方式,防止越位、缺位、错位;优化机构职能设置,对职能调整涉及的机构和人员编制进行调整,合理配置委机关人员队伍,重点优化管理局科室机构人员配备;推进“一门式、一网式”政府服务模式改革,全面清理权责清单,编制全委各项工作办事指南和工作手册,规范行政权力运行、提高审批效率。
(二)前瞻规划引领发展
发挥规划的统筹引领和先导作用,是市委市政府对我委提出的明确要求。作为超大城市,深圳已进入高度城市化阶段,率先面临其他城市没有遇到的许多挑战,亟需进一步加强规划引领,创新规划管理制度,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。
推进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。这是今年的重头戏,既要回答好城市发展定位、规模、结构等命题,还要着力谋划布局城市发展的新领域、新方向,全面拓宽城市发展视野,深化向海发展和区域合作,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,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。同时,要积极创新思路和方法,探索“多规合一”编制方法,促进规划在更大领域、更深层次上的统筹和衔接。
创新法定图则管理制度。近年来,围绕解决城市发展的现实问题,我委一直在探索创新法定图则管理制度,要在对片区公共设施、主导功能和建筑容量上限等实行刚性管控的基础上,完善容积率调整机制,加强用途兼容性,建立用途负面清单,简化审批,提高法定图则弹性。近期,要在分类试点、总结经验的基础上,对这一思路进行完善,再上升为规则,尽快修订出台《法定图则编制技术指引》和《法定图则制定及局部调整操作规程》。
着力提升城市发展品质。加快修订《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》,推进生态线分级分类管理,切实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,让“深圳蓝”成为城市靓丽的名片、让碧水蓝天成为最普惠的民生;完善城市设计管理制度,优化城市设计、建筑设计标准规范,加强重点地区设计研究,强化历史风貌区和历史建筑保护,有序推进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;筹备2017深港城市\建筑双城双年展正式开幕;加快补齐民生短板,深入开展医疗卫生设施及高等教育空间布局规划,配合推进59个医院新改扩建工程,全力做好高等院校等一批学校的规划建设,加快轨道三期、四期建设,推进“特区一体化”进程。
(三)持续发力保障空间
我市在全国率先遭遇了土地资源紧约束困境,空间问题已成为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。近年来,我委在存量用地开发上下了大力气、花了大工夫,尤其是去年开展了“十大专项行动”,可以说不仅是把“肉”吃完了,现在就连容易啃的“骨头”都基本吃完了,接下来空间保障的难度更加艰巨,既要做好土地功能综合开发,也要加强地上地下立体开发,既要在陆地上找空间,也要在海洋上做文章,既要关注新增空间,也要挖掘存量潜力,既要在深圳市域内发力,也要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,既要完善现行制度,也要依托土改平台创新政策,最大限度释放空间。
今年,要继续完善土地供应体系,加快制定出台《完善土地供应的若干意见》,修订《土地使用权出让条例》,建立完善覆盖全流程的土地管理体系,实现精准供地,提高供给质量。在城市更新方面,修订计划申报指引、旧屋村认定规则等政策标准;优化规划审查指引,进一步完善政府与开发单位的利益共享机制;建立全市统一的城市更新管理平台;通过拆除重建供应用地2.5平方公里,完成旧工业区综合整治100万平方米。在土地整备方面,要进一步加快利益统筹试点项目实施,健全利益统筹政策体系,把重点区域、重大项目土地整备作为主要抓手,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用地,全年释放12平方公里用地。在“农地”入市方面,要全面放开“农地”入市范围,在利益分配上加大向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倾斜力度,制定统一的入市交易政策,推动更多低效“农地”入市交易。在违建整治方面,要继续保持高压态势,实行最严格的考核问责制度,落实查违攻坚行动计划,坚决拆除新增违法建筑,加快出台历史违建处置政策,以多元手段推动违法建筑“减存量”,全年拆除消化违建比上年增加一倍以上。在建设用地清退方面,要研究建设用地清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、年度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实施计划、土地整备计划的衔接机制,清退5.9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。在地籍调查和土地总登记方面,要在调查中衔接国家关于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相关要求,探索划清不同类别自然资源资产、不同管理主体行使所有权边界的路径,开展1000平方公里的地籍调查。
与此同时,还要加快向海发展。将视野放得更广,坚持陆海统筹、依法管海、生态护海、科学用海,加快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建设,着力推进科学用海工作见到实效,加快科技创新促进海洋经济发展。具体要推动完成大空港海洋新兴产业基地、机场三跑道等用海项目的申报;全面开展第一次海洋经济调查,支持龙头涉海企业开展海洋电子信息、海工装备、海洋生物等海洋特色产业研发;创新管理制度,推动出台《深圳市海域管理条例》等。要加强区域合作。在深莞惠“3+2”工作机制下,加快实施“东进战略”,推进城际轨道交通、高快速路网、文教体卫等重大基础设施外溢布局和规划建设,推动城市功能、产业、资源等向周边城市转移,优化空间布局,探索区域一体化土地利用和保护机制,推动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共享共建。
(四)加强调控稳定市场
“深八条”实施以来,通过采取多元举措,我市房地产市场已趋于平稳,但房地产领域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,控房价与稳增长的矛盾依然存在,防泡沫与防风险的压力还很大。对此,要有清醒的认识,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,既要抑制房地产泡沫稳定房价,又要防止房价大起大落影响经济发展。具体来讲,做好2017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,要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,坚决落实“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”这一定位,努力让房地产回归居住本性,确保房价环比不增长。接下来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:
严格执行“深八条”稳控房价。继续采取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,进一步强化房价管控,加大居住用地供应力度,争取完成233公顷的居住用地供应目标;创新居住用地出让方式,严格实施“双限”、“双竞”政策;持续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整顿,严厉查处开发企业、中介等违法违规行为,确保实现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。
加快建立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。积极筹集人才住房,加大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,落实25公顷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;加快制定《深圳市住房发展纲要(2016-2030)》,积极构建“高端有市场、中端有支持、低端有保障”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;加快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,研究制定鼓励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实施意见,继续推进开展租赁试点,培育和发展规模化、专业化、规范化住房租赁企业,着力构建“购租并举”的住房消费模式;健全房地产行业诚信制度体系,研究建立系统可持续的监管机制。
加强房地产市场风险预警研判。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,加强市场监测分析,充分研究房价上涨或持续回落可能带来的影响,加强出现不同情况下的政策储备,提前做好应对准备,防止房价大起大落对经济发展和民生造成影响。